王占山:全身38个弹孔4次被毛主席接见92岁被抬进人民大会堂

时间: 2024-07-15 17:03:32 |   作者: 腰带

product description

  2021年6月的北京,21辆护卫摩托开道,后面五辆国宾车跟随,王占山坐在其中一辆国宾车上。

  他仔细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军装,车门打开,三位工作人员抬着他的轮椅走进人民大会堂。

  王占山有些紧张,双手紧紧把住轮椅的两侧扶手,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受表彰,但这次他不只是替自己领奖,也是替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。

  当初,王占山10岁就加入抗日儿童团,虽说年纪小,但他像个小战士一样,放哨、侦查、递消息,做得都很好。

  1946年,17岁的王占山成为当时的民兵队长,一次任务,他不小心被的保安队抓住。

  眼看着刀子就要落下,突然一阵枪声响起,当地游击队赶来了,因没有意料到,保安队仓促应战,最终不敌败走。

  王占山因此捡回一条命,在他看来,给了自己第二条命,翌年,他参军入伍,正式加入。

  1948年,王占山在东北野战军24师71团7连做通信员,当时大家都在紧张备战辽沈战役。

  金汤桥同样是敌军十分重视的要道,因此他们在这里重兵把守,能够说是打造了一个金城汤池,但是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。

  1949年1月15日,在枪炮声中,战争打响,指导员马占海带着突击队员们冲击在前。

  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正跟着大部队冲锋的王占山,眼睁睁地看着指导员中弹,一头栽倒在地上。

  王占山此时已经顾不了别的了,他直接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,匍匐前进来到指导员身边。

  看着眼前已无声息的指导员,王占山双手颤抖,但没时间留给他悲伤,他身上有更重的任务。

  看着前方的敌人,王占山眼神更加坚定也更加理智:敌人现在是利用金汤桥前面的障碍物阻挡我军冲锋,同时在后方设置明暗交叉的火力点进行压制。

  想到这儿,王占山组织几个突击队员,抱着炸药包从侧面迂回,将敌人的碉堡直接一窝端。

  而后,部队领导为了纪念这支悍不畏死的连队,直接将连队名改为“金汤桥连”。

  2019年10月1日,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,王占山在河南安阳观看现场直播。

  当金汤桥连走过时,王占山直激动地站了起来:这面战旗可是我们全连80多名战友用命换来的!

  7月18日,在朝鲜金城巨里室北山,王占山所在的部队迎来了惨烈的一战——金城战役。

  其实在6月份的时候,双方已经达成停战协议,只是在签字前夕,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突然变卦耍赖,扣住了朝鲜人民军俘虏。

  接到命令,第20兵团兵分三路,对南朝鲜军防线进行了碾压式的火力打击,1100多门火炮蓄势待发,一时间,南朝鲜边防线阵地亮如白昼。

  战斗打响后,联合国军充分的利用空中优势,对王占山所在的408.1高地进行疯狂轰炸。

  身边的战友赶紧将他挖出来,此时,战场上还能动的战士只剩76人,连队干部也只剩下王占山这个三排排长。

  他咬牙拔出插在大腿的弹片,起身带着仅剩的战士和敌人展开肉搏战,没有子弹就用石头砸,凭着这股子不要命的劲头,他们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猛烈进攻。

  趁着敌人休整的间隙,王占山也没闲着,他带着剩下的战士们修战壕和工事,以迎接敌人的下一波攻势。

  这一次,王占山并没选跟他们硬碰硬,而是利用敌炸我隐,敌攻我打的策略,与敌军周旋。

  敌军见强攻损耗太大,便直接将志愿军的后方交通死死封锁,切断了王占山等人的后方补给。

  为了应对,王占山将剩下的人分成4个小组,趁敌人休整时,摸黑到前沿阵地敌人的尸体上,搜罗弹药和食物等一切用得着的东西。

  他们从敌人那搜了18挺机枪、10余支步枪、数枚手榴弹、几个水壶和半袋子的萝卜。

  就这样,他们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,坚守了四天四夜,打退了美军等敌人两个营的38次进攻,歼敌400多人,可以说让敌人闻风丧胆。

  等到志愿军486团匆匆赶来换防时,整个阵地只剩下不到10人,而且全部身受重伤。

  他们查看王占山的情况,此时他几乎已无呼吸和脉搏了,全身上下布满38个弹孔,4处受伤。于是赶紧将他送到野战医院,不顾一切代价抢救。

  1958年10月,朝鲜战争结束后,王占山被授予“二级战斗英雄”的荣誉称号,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。

  犹记得刚从战场回到北京时,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,他问王占山在外打仗会不会想家,王占山一笑:

  之后虽说功绩累累,但是王占山在工作中,从不搞特殊,不管是当上了营长还是团长,他都会跟着战士们一块行军拉练,不骑马也不坐车。

  有一次,王占山的儿子王克林有急事儿,但是一直找不到车,干休所的驾驶员主动提出送他,王克林直接拒绝:公车私用要不得,被我爸知道,我少不了挨骂。

  这就是王占山的家风,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:要立新功,不要吃老本,老老实实,好好做人,为党和人民服务。

  有一年,王占山所在的干休所有一个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,经过考察,考察组从近20个投标的建筑单位中,选中了郑州的一家公司。

  王占山带队前往郑州当地,对该公司做详细考察,在中午的时候,此公司的负责这个的人说,已经为他们安排了午饭,王占山直接拒绝了。

  随后便带考察组工作人员,在附近找了个小门店,按出差标准吃了饭,他知道有些底线原则是不能碰的。

  1987年,王占山离休后,开始将自己的“战场”转向教育工作,面对别人的不理解。

  他解释:人可以离休,思想不能离休,革命精神不能离休,必须在发挥余热中体现老有所为的价值!

  另外王占山老爷子,平时很喜欢穿带兜的军装,军装的左口袋是专门用来装党费的,每个月他都会去干休所交党费,月月不落。

  不仅如此,当国家经历地震、洪涝、新冠疫情时,他也会第一时间去捐款,用他的话说这也是党费,仅仅是特殊的党费。

  2004年,他被表彰为“先进离休干部”,14年,又被表彰为“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。

  王占山的妻子席蕴兰经常说他:一辈子没干过坏事儿,只要听到国歌就要站起来,干啥活都走在最前面,退休了还闲不住,就想为党和国家干点啥。

  不过,别看他对别人大方,平时,他可是个很朴素的“抠门”老头,出去买菜都是买隔夜、打蔫的菜,有时候还会捡些别人不要的菜帮子。

  就这王老爷子也有话说:不偷不抢,捡来的咋了,要在当初的战场上,单这些就能救好多战士的命了!

  即使年岁老去,王占山老爷子始终不改初心,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一位老员的誓言。

  2021年,在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,王占山作为“百战老兵”荣获“七一勋章”,表彰他为党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,实至名归。

  他在新中国活出了自己的价值,却也终生被困在那一场场战争,他不只在活自己,也在为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而活。